EVERGREEN EDUCATION FOUNDATION
BRINGING EDUCATIONAL OPPORTUNITIES TO RURAL CHINA


DONATE >>

 

Small Projects 2015~2016

On-Going

November 30, 2015: Finalized project plans were received, reviewed, and listed below to track progress.

November 5, 2015: Congratulations! We have reviewed and approved 39 small projects from 14 libraries for support and funding.

September 20, 2015: We have received 67 small project proposals from 17 libraries

July 15, 2015: Acceptance window was opened to accept small project application for 2015~2016


Reading & Language Study


  • 語文課外的拓展閱讀    陳芳    貴州凱里一中

針對學生閱讀書籍較少、見識不多、口頭表達能力和寫作能力較差、語文素養積弱的情況,在埃裡希•弗羅姆的”父母和孩子之間的愛“這個主題下進行閱讀、寫作、演講和演劇的同題嘗試,讓學生在拓展閱讀的基礎上思考自己的成長經歷,書寫和講述自己的成長故事/家庭故事和感受,並將這些經歷和思考作戲劇的演繹和表達,從而提升學生包括語文素養在內的多方面的能力,並通過認識愛、學會愛獲得人生的成長。

  • 創設趣味英語學習    錢仕娟    貴州凱里一中

通過圖書館信息資源收集整理出有趣的英語俚語、經典口語、英文笑話、經典美劇對白、英文歌曲,以書面、原聲英文電影、電視劇及音樂等形式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幫助學生學習最純正地道英語,了解西方文化,更主要的是鍛煉和提高學生用英語交流的能力,避免高中英語學習重語法、輕交際、枯燥無味的現狀,讓高中學生生動地趣味地學習英語。


Art Education


  • 小縣城大書法    丁潤選    甘肅通渭一中

通渭縣被文化部命名為中國書畫藝術之鄉,有書畫創作人員三千多名。通渭書畫創作人員多為 60后, 70后較少,80后、90后從小學習書畫者更少,書畫創作有衰落之虞。本項目組織學生書法愛好者搜集當地老一輩書法名家作品,訪談他們對書法的認知和詮釋,閱讀相關書籍,並將這個過程中的所得應用到自己的書法學習中。最后我們將兩代書法愛好者和研習者的作品、認知和交流以一本合集展現。項目應能增強學生對書法的理解和興趣,提升書法創作能力,促進書法的傳承。


Health Education


  • 高中學生性教育    李紅    甘肅天祝一中

本校處於少數民族聚居地區,經濟、文化、教育等方面比較落后,學校、家庭、社會很難對高中生進行有效的性教育和引導,在這方面學生有很迫切的需求。本項目計劃基於整體型性教育/賦權型性教育概念框架,搜集並借鑒中學教學案例庫,以及以主流成長電影做性教育素材的教案,以教師引導下的學生觀影討論的形式,進行性教育嘗試。


Oral History and Local Culture Study


  • 丹鳳中學發展變遷口述史二期    靳慶軍    陝西丹鳳中學

此項目是2013年青樹小型項目《丹鳳中學口述校史》的第二期。校圖書館中學校歷史方面的資料主要以文字、圖片等文獻形式存在,如學校校志、縣教育志。對於一些歷史事件的細節,特殊時期學校的經歷,學校一些特殊文化文物、建筑的變遷歷史等內容,校志很少有記錄。採用口述史的方式,採訪建校初期的見証人、經歷了不同歷史時期的師生代表、校史上重要事件的見証人,會使現有校史內容更豐富、更全面、更立體。吸取了第一期項目的經驗教訓,本期項目將進一步積累師生的口述史活動的經驗,提高學生的歷史素養和訪談、多媒體應用等實際工作能力。

  • 船幫會館文物現狀及保護建議    秦川    陝西丹鳳中學

陝西省丹鳳縣龍駒寨的船幫會館是中國古代著名的碼頭文化建筑,在2014年項目《從船幫會館歷史變遷看丹鳳碼頭文化發展》研究實施過程當中我們發現,會館文物的保存存在諸多問題,磚雕、木雕、石雕、壁畫等諸多歷史文物不同程度存在損壞,基於此,我們引發新的研究,在當地文物保護部門的支持下,探究船幫會館文物現狀和保護方法。希望通過本項目研究,拓展學生的歷史文物和歷史文化知識,提升學生實際工作能力,並通過服務社區,培育他們的公民素養。

  • 丹鳳民間傳奇故事    劉龍江    陝西丹鳳中學

“北通秦晉、南接吳楚”的“關中鎖鑰”陝西丹鳳,有豐富的民間故事資源。教師將引導學生閱讀民間故事的理論和實例,搜集整理本地民間故事素材,比如當地遷徙族群下戶人的民間故事、當地摩女子風俗等,在此基礎上進行再創作。項目旨在以民間文學滋養學生,同時通過學生親身參與民間文學的搜集和整理,提升他們的研究能力,並加深他們對一方水土的感情聯結。

  • 黔東南苗族游方文化研究    金文才    貴州凱裡一中

黔東南是一個少數民族聚居區,文化現象凸顯民族特色。游方是苗族青年男女公開交往和娛樂的主要形式,通常陌生的青年男女就通過這樣的方式認識,結交朋友,乃至最終成為伴侶。教師帶領學生進行游方這一主題的口述歷史訪談,並將訪談成果在學校范圍內進行展示。希望項目能幫助學生認識游方文化的獨特內涵,並提升他們的實踐能力和研究能力。作為少數民族地區的學校,此項目能幫助全校師生加深對本地區獨特文化的認識,有利於民族文化的傳承。

  • 口述歷史我的家族故事    陸永俐    貴州凱裡一中

這是身邊的歷史口述訪談在本校的二期實施,學生們將在教師的指導下訪談家族長輩,記錄他們的人生經歷,並將這些人生故事放到歷史大背景中考察,寫出分析文章。我們將吸取第一期的教訓,將訪談和寫作分成兩個階段進行,在訪談階段注重指導學生挖掘細節和感受,收集盡可能豐富的史料﹔在寫作階段將對非虛構寫作有系統精細的指導。

  • 田野上的“勞動舞”-天柱縣藍田侗族勾林研究    袁瓊燕    貴州凱裡一中

“勾林”,也稱勾鐮,相傳已有400多年的歷史,是北部侗族地區天柱縣獨特的一種傳統體育競技項目,主要流布於天柱縣藍田鎮侗族村寨,集武術、舞蹈為一體,是當地人們生產勞動的演繹。然而隨著當地社會現代化進程的加劇,藍田勾林受到極大的沖擊,傳承無人,處於瀕危狀態。在本項目中,教師帶領學生以藍田侗族勾林為主題進行口述史訪談,以加深學生對這一傳統民間文化的了解,培養師生對於民族文化的認同和熱愛,也為這一文化遺產的傳承與保護盡份微薄之力

  • 供大關習俗儀式探尋    俆蔣尹    雲南施甸二中

施甸的“ 供大關”習俗是為了紀念明代名將鄧子龍。鄧子龍曾在萬歷十一年開始的長達十二年的時間裡,在雲南邊境指揮了多次御緬戰斗,使緬甸侵略者不敢越邊境一步,鞏固了明朝邊疆。 為紀念鄧子龍的豐功偉績,當地百姓到鄧將軍當年抗緬之地——“大關”進行緬懷活動,逐漸形成這一習俗。但由於缺乏史料記載,這一 習俗至今沒有一個完整的儀式記錄。在本項目中,教師帶領學生通過對“供大關”習俗的背景研究、走訪調查和整理,較為全面地認識這一習俗的歷史背景,以及習俗對當下人們的影響。這一過程將會鍛煉學生的研究能力,加深他們對家鄉歷史文化的認知和理解,引起他們情感共鳴,進而自覺地加入傳承家鄉文化的行動中來。

  • 金布朗打歌的傳承與發展    楊璐菲    雲南施甸二中

施甸縣有著一個獨特的民族金布朗,有語言無文字,有著極為豐富的口頭文化,至今仍保留著最具鮮明特征的民族語言、服飾、歌舞和風俗習性。打歌就是其獨特民族文化的代表。語文、音樂、影像技術老師組織學生,請金布朗族學生和當地精通漢語的金布朗民眾帶領課題組成員深入金布朗民族聚居地擺榔鄉、木老元鄉,拍攝原汁原味的打歌影像,對打歌曲調歌詞和姿勢套路進行收集、整理和記錄,採訪當地對打歌文化熟悉的民眾,了解打歌文化的歷史和傳承現狀,形成報告。最后將工作產品和全校師生分享,組織學生學習打歌,形成節目進行表演。通過這一學習過程,學生將加深對金布朗打歌文化的了解,提升研究能力,在對這一民族文化認同和熱愛的基礎上,學習了這一獨特的民族藝術,進行了文化的傳承。

  • 施甸縣花燈劇的變遷    趙勇    雲南施甸二中

教師發揮自己出身花燈劇世家的優勢,聯合語文、音樂、信息技術等科老師帶領學生訪談施甸銀川花燈劇民間藝人和當地學者,了解花燈劇的文化內涵和傳承情況,實錄民間花燈表演等。希望通過這一過程學生能建立對施甸銀川花燈劇為代表的地方文化的認知與理解,培養對於傳統文化的欣賞,加入文化傳承。

  • 走近民間文化資源——華銳藏區民間故事搜集行動    吳新蘭    甘肅天祝新華中學

天祝是華銳藏區的中心,古代西北邊塞重鎮,古絲綢之路要道,民族交匯地帶。在這一地區曾有豐富的藏族民間故事口授相傳、世代相續。近年來,受到現代文明的沖擊,天祝藏區城鎮化及民族融合速度的加快,民間故事在新一代孩子中已經很少有人熟知,急需收集和保護。師生在本地民間文化學者的指導下,通過文獻資料的研究和實地考察相結合的方式,以影像、照片和文字等方式記錄當地老人及其他民眾口述的民間故事,追溯這些故事的淵源。最后將項目的工作產品,包括教師論文、活動過程記錄和民間故事集與全校師生分享。此項目引領學生親近民族文化,感受民間文化的魅力,也在為這一文化的傳承出力的過程中提升了訪談、多媒體技術等工作能力。

  • 天祝藏傳佛教寺院歷史考    扎西吉    甘肅天祝新華中學

華銳藏區是藏傳佛教盛行的一塊吉祥聖地,亦是安多藏區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藏傳佛教在天祝(華銳藏區的主要行政縣)有其自身發展延續的漫長過程。藏傳佛教對藏族文化的傳承、藏族人才的培養起著重要的作用,而藏傳佛教寺院的 發展史更是天祝地方志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探究和考查天祝藏傳佛教寺院的歷史對地方志也是一種重要的補充。師生以探究天祝藏傳佛教寺院的發展史為窗口,選擇幾所代表性寺院(天堂寺、石門寺、祝貢寺)為探究對象,實地考察寺院的現狀,訪談知情人進行回憶口述,了解天祝藏傳佛教寺院的歷史興衰及相關人物的經歷,了解自己民族文化的根。

  • 瀕臨消失的華銳藏語    雷發成    甘肅天祝一中

天祝,藏語稱“華銳”,意為英雄的部落。華銳藏族是藏族區域分布中的一個支系,甘肅天祝縣是華銳藏族的主體。華銳藏族獨特的生活習慣、飲食、宗教、婚嫁、服飾等文化歷史久遠,多以口頭說唱的方式輩輩相傳,文字記錄卻很少。受現代文明的沖擊,城鎮化速度加快,天祝藏民族語言、民族習慣逐漸被淡忘和丟失,漢化的程度十分嚴重。藏區居民很多不穿藏袍,不說藏話。很多學生是藏族,可是卻不會說藏語。老師帶領會說藏語的學生訪談身邊的藏族老人、說唱藝人,以錄音的方式,記錄華銳藏語鮮活的表達法,建設華銳藏語的語料庫。也從中擷取部分編為藏漢對照的讀物,與全校師生分享,激發藏族學生學習本民族語言的興趣。

  • 家風口述歷史    田國富    甘肅通渭一中

家是社會的細小單位,一個個家族維系著社會的發展。家風是每個人從小就不斷觸及並越來越感受強烈的家族文化或道德風尚,如做人處事的原則、人生態度等,對一個人的影響是整體和全方位的。它的具體表現形式可以是與家族先輩們經歷有關的一段故事,可以是祖上傳下來的一件物什,可以是長輩給自己影響最大的一句話。教師指導學生通過訪談自己的家人,記錄有關家風的回憶和家庭故事,基於訪談敘寫有關家風的文章。經過這一過程,學生能對自己的家族文化有一個深入的發現和梳理,從中得到滋養和成長。

  • 我家幾代人的家庭教育往事    孫莉    陝西堯山中學

無論何種家庭教育,無不受其所處時代的制約。倒退數十年或者更早,在教育不如今日發達,社會不富裕的歷史歲月中,人們是如何看待和進行家庭教育的?挖掘身邊的家庭教育故事,記錄來自父母、祖父母 的家庭教育往事,了解他們接受的家庭教育,分析產生這一教育的時代因素,是對家庭教育遺產的整理和繼承。教師組織學生以“我家幾代人的家庭教育往事”為切入點,對自己的父母、祖父母進行訪談,搜集幾代人的家庭教育故事,記錄下他們成長中所受的家庭教育、他們的感受、他們的看法,並結合時代背景,分析不同的時代環境對家庭教育的影響,為今天的家庭教育提供借鑒。也希望這一過程能培養學生初步探究歷史的能力。


Inquiry-based Learning


  • 淮安大運河水利文化研究    李迪    江蘇淮安一中

淮安位於古淮河南岸,是明清兩代維系國家漕運的大動脈——京杭大運河和黃河、淮河的交匯處。為消除黃河泥沙的危害,從明至清,以淮安為治理中心,對黃河、淮河和大運河長達數百年的綜合治理。明萬歷年間修建的大運河清口樞紐工程就是這一治理的成果,但清口樞紐最終在清嘉慶年間失敗。淮安大運河有著怎樣的歷史地位?清口樞紐體現了怎樣的治沙方略?起到了多大的實際作用?為何最后失敗? 師生對這一系列問題進行探究,採用文獻研究、實地考察和訪談等研究方法,以期建立對這一段中國水利史的了解和相關的水利知識的掌握,同時提升研究素養和自主學習、合作學習能力。

  • 雷公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生物多樣性調查及保護    譚連桂    貴州凱裡一中

黔東南境內的苗嶺是苗侗民族古老的棲息地,山間水域良好、森林植被茂密、物種資源豐富。然而,公民對環保的意識不夠,加上企業和工廠的規劃不合理,導致了不少生物棲息地的丟失、水體富營養化及環境污染等現象出現。本課題組以雷公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為研究對象,探究生物多樣性及其保護問題。包括6名教師就保護區進行考察,確定環境教育方案﹔招募8-10名學生和社區環保志願者參加3次雷公山環境教育綜合實踐活動﹔志願者面向2所小學和1所中學開展自然科普講座,包含雷公山生物多樣性、古生物化石、環境污染等內容,並組織相應的環境教育綜合實踐活動。本項目希望提升學生和社區公民對生物多樣性的認識,促進他們對環境保護和發展的思考,讓學生在自然普及與環境教育活動中達成德(環境倫理)、智(自然的奧秘)、體(游憩活動)、群(共同維護環境)、美(欣 賞自然、愛護自然的情操)五育並行的教育目的。

  • 農村中學校園垃圾的分類回收與處理    李國棟    貴州文德中學

校園垃圾的處理關系到校園師生切身利益,也影響到整個校園周邊的環境。我校師生人數眾多,在現階段由於對垃圾處理問題的認識不足及處理條件不完善,校園垃圾的處理都採用簡單的傾倒、焚燒的方法,這對校園環境造成嚴重污染,對可回收利用的資源造成浪費,也影響到周邊居民生活。師生將調查校園垃圾及處理方法的細節,以及處理過程中產生的廢水,廢氣、廢渣對師生、環境造成的影響,對周邊居民造成的影響,以及學校管理者的看法和意見。在環衛部門支持下探究生活垃圾分類等處理措施對這一問題的可能改善,力求形成科學、可行的垃圾處理改善方案提交學校管理者。通過這一實際問題的探究過程,培育學生探究性學習能力,和勇於挑戰實際問題、服務社區的意識。


Community Education Service


  • 網上銀行e生活    劉惠芳    甘肅通渭縣圖書館

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網上銀行、網上購物、網上理財成了人們生活動中不可缺少的知識和 技能,但是在偏僻地區,特別是中老年社區居民,由於受教育的程度較少,信息素養偏低,對網上銀行的使用還處於空白狀態,有些人甚至以為銀行卡不如銀 行存折明了,不願意使用。因此本項目重在對中老年居民進行網上銀行知識和技能的培訓,以便利他們的生活,提升他們的信息素養。

  • 翰墨童趣    王瑛    甘肅通渭縣圖書館

通渭縣歷來崇尚耕讀文化和書畫藝術,以“中國書畫藝術之鄉”“翰墨飄香之地”而聞名全國。讓孩子從小接觸書畫、練習書法也是不少家長的願望。為此我們開展少兒書法培訓,培養孩子們對書法的理解和書法技巧,同時也培養他們的耐力和自信心,養成專心致志的學習習慣。

  • 少兒成語故事會    魏麗霞    甘肅通渭縣圖書館

成語是中華民族悠久歷史文化精髓的一部分。它琅琅上口,具有豐富的內涵,意義深遠。而成語故事則語言生動凝練,形象鮮明,具有詼諧性和倫理性,蘊藏著十分豐富的知識和許多做人做事的道理。如何引導孩子們喜歡成語、 熟悉成語?無疑,講成語故事是最好的方式。為此,我館擬定在周末及假期舉辦少兒成語故事會,讓孩子們體驗成語故事的樂趣又開闊視野、增長知識,同時鍛煉孩子們的語言表達能力,豐富孩子們的課余生活。

  • 流動學前兒童家庭教育成長項目    陳軍    北京新居民兒童文化活動中心

新居民兒童中心是位於北京海澱區的一家專門為新居民(農民工)中0-6歲兒童和家長提供教育服務的公 益性民間志願服務機構。2011年,本中心在對服務的兩個社區中的調研發現,外來務工人員家庭存在家長輕視習慣養成教育、情感教育和生命教育、家庭缺乏學前教育和家庭教育方面的指導、缺乏社區歸屬感等問題。本項目以兒童習慣養成、情感教育和生命教育為線索,綜合以下4個活動對流動學前兒童教育成長進行支持和幫助:1.親子繪本閱讀:對兒童進行習慣養成、情感教育和生命教育﹔2.通過傳統文本學習幫助兒童習慣養成:汲取傳統文化中的優秀育兒傳統和理念部分;3.家庭教育工作坊:根據家長在家庭教育中遇到的實際問題或社會教育熱點,在共讀傳統育兒文本和現代育兒文本的基礎上,邀請專家、志願者和家長一起就一些教育方法進行討論和思考﹔4家長互助平台:構建以育兒互助、教育互助、日常交流為基礎的家長互助平台。

  • 流動人口社區女性讀書沙龍    王毅    新世紀夢想圖書館

流動人口社區在城市中是被邊緣化的一個群體,這裡的成人和兒童除了承擔較高的生活成本之外,還要承擔更多的精神壓力。流動人口社區成年女性(媽媽群體)在自身文化基礎薄弱和家庭經濟地位低下的情況下,還要承擔養家糊口和相夫教子的工作,在精神需求、生殖保健、婚姻家庭、教育孩子、心理疏導等方面都面臨很多的壓力和問題,急需一個平台和基礎為她們服務。本館利用自身的場地和資源優勢,辦一個女性讀書沙龍(成長驛站),開展以讀書為媒介的各種服務,提升這些女性的精神生活和生活品質。計劃開展的活動有主題讀書會、婚姻家庭培訓、生殖健康保健培訓、家庭教育講座、心理疏導、職業指導和規劃、家庭營養和烹飪等。

  • 心目圖書館書友會    鄭曉潔    心目圖書館

心目圖書館面向社會公眾招募“讀書錄音志願者”,為視障朋友貢獻自己的聲音,錄制一本“立體”的有聲圖書。心目圖書館將這些有聲圖書分享到微信平台、網絡平台,並以SD卡、光盤等形式送到視障人手中,但是讀書志願者的讀書經驗和感受,以及視障朋友聽書后的體會和感想如何進行交流?本項目旨在以定期的聚會搭建讀書志願者與視障者面對面的交流平台,以形成讀書志願者和其服務對象之間的良好互動,推動本館的視障者有聲書服務的進步。


Science in the Library & Makerspace


  • 水位報警及水質監測模型二期    劉平    陝西丹鳳中學

在2014《水質監測》一期項目實施過程中,我們發現檢測水質這一模塊實現難度超乎我們的想象,最后我們決定將水質檢測模塊簡化為液體穢濁度檢測。在本期項目中,我們將建立水庫沙盤模型,進行水位測試及水質渾濁度的檢測模塊封裝調試, 增加“自動斷水開關”模塊及液晶顯示模塊,進行系統測試,並嘗試應用這一檢測裝置。

  • 風能利用展示園    彭園    陝西丹鳳中學

  • 太陽能利用展示園    張江江    陝西丹鳳中學

而今社會,人們正在不斷嘗試使用新型能源解決人類生產建設所需能源。青少年對新能源的認識和應用能力會對社會產生深遠影響。這兩個項目計劃以具體的新能源應用系統架設和展示,讓學生真切地看到新能源的產生和應用過程,同時在項目實施中配套開展系列活動,使得他們通過動腦動手對新能源有更深的了解,激發他們對新能源深入了解和學習的願望。

  • 教室空氣質量檢測    周慶坡    陝西丹鳳中學

教師指導學生學習Arduino語言,並 學會運用Arduino語言解決一個實際問題:教室空氣質量檢測,並通過數據分析得出教室空氣質量現狀,提出改善教室空氣質量的措施。通過這一過程讓學生體會解決問題的過程和方法,提升學生發現問題,運用技術和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 基於人工智能的燈光控制    王鵬輝    陝西丹鳳中學

當前,人工智能已經離大家的生活越來越近,那麼人工智能是怎樣實現的?手機是怎樣控制機器的?它們是怎樣通信的?這對高中生是一個巨大的誘惑,他們很容易產生自己動手制作的強烈欲望。本項目是一個有關於家庭智能與手機APP相結合的項目,通過讓手機能夠控制家中燈光的不同顏色,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對新科技的興趣愛好,並增強學生的自信心。

  • 智能小車    顏士彥    江蘇淮安一中

通過在高中學生中招募關注科技、熱愛科技創新的學生,形成研究小組,開發基於Arduino的智能控制小車。通過這一項目,希望同學們能夠熟悉Arduino的編程組建,自行完成設計簡單的、完整的Arduino編程任務,為將來基於Arduino的更為復雜的軟&#


Evergreen Education Foundation is a 501(c)3 non-profit charity registered in California, United States. Registration number 68-0474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