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at We Do

扩展项目

In English

1) 通渭健康教育 2009年7月-2012年7月

此项目从2009年7月开始,为期三年,在甘肃省通渭县通过青树援助的学校图书馆体系和公共图书馆体系提升学校师生和社区居民的保健意识并普及保健知识。同时,顺应当地需求,青树和当地卫生局合作在当地学校设立校医务室,资助学生通过校医务室和防疫站获得比较全面的体检。

截至2010年6月,通渭一中图书馆馆和通渭图书馆的健康类图书和期刊到位,并在中心馆和卫星站开始流转。通渭一中校医室基本配备完成,运行良好,并与县防疫站共同完成了全校学生09年度的体检,为每位学生建立了健康记录。通渭一中中心馆编写了《健康教育手册》,试行了健康教育课,并组织学生通过图书馆和网上查找信息资源来编写《健康教育手抄报》,引导学生编纂适合他们的健康资讯。通渭图书馆两月一期的《健康文摘》免费向读者和社区居民发放,并开展“健康讲座”,利用视频讲座组织社区居民及馆内读者进行观看。

2) 天祝农民信息技术培训 2009年5月-2012年5月

此项目从2009年5月开始,为期三年。甘肃省天祝一中图书馆和附近5个惠农项目区的6所小学和/或初中合作,培训当地农牧民信息自助,即通过互联网获取生产生活所需信息,如农业科技、市场、政策法规、卫生保健等。作为青树教育基金会的大型项目/拓展项目,此项目旨在探索农村地区开展ICT(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教育的有效模式,以期在青树的其他服务地区或更大范围内复制。

项目服务团队包括:天祝一中的计算机老师作为种子培训师,培训其他培训师,以及下项目点进行加强式培训;项目点学校的计算机老师和农牧民学员中的骨干分子成为了我们的在地培训师,利用农牧民的闲暇时间开展自培训;来自兰州大学信息管理系的志愿者小组帮助我们管理和建设网上论坛,作为及时反馈培训动态、促进学员交流、检验培训成果的有效工具;来自山西高校和图书馆的志愿者小组为项目设计评估体系;青树的项目管理人员负责培训组、评估组和技术组的合作和协调。

项目组根据实际情况和需求组织教材和调整培训方式。截至2010年6月,经过第一阶段的探索,项目组把教学模式定为,培训在地培训师,以在地自培训作为重要的培训组成部分;因材施教,互帮互学。经过这一阶段培训,部分学员已经能在网上搜索自己关注的种植、红提葡萄培育、生猪养殖疾病防治等信息,并能在论坛中分享给伙伴学员。后续将致力于培训的推广和深化,以及项目效果的系统评估。

拓展服务点包括:

拓展服务点对应的惠农项目区
天堂乡天堂九年制学校,天堂乡科拉小学天堂乡农村沼气国债建设项目区
石门镇石门小学石门镇含石门村无公害优质蔬菜示范点
华藏寺镇初级中学华藏寺镇岔口驿村高原农业科技示范园核心园区
华藏寺镇红大小学华藏寺镇红大口村易地扶贫项目区
松山镇初中松山镇高原特色舍饲养殖畜种改良项目区
3) 天祝口述历史和民间文化实录项目 2009年5月-2012年5月

此项目从2009年5月开始,为期三年。为了培养学生的历史观念和研究能力,以及保护和传播地方文化,甘肃省天祝一中师生在专家的指导下,学习口述历史的工作原理和方法,设计并实施一个收集口述历史和民间文化实录的项目,形成一个数字档案,并通过媒体和网络展示和传播此档案中的精华部分。天祝一中也将基于此项目开发辅助历史和语文教学的校本课程《口述历史和民间文化实录》。

第一阶段到2010年6月,由15名学生和5名老师参与,共进行了7个主题访谈以及相关的抄本或摘要、音频、视频记录的整理归档,访谈对象有土族历史学者、民间传统艺术安召艺人、唐卡艺人等。培训和访谈激发了老师和同学们对于口述历史的兴趣,历练了完整的工作流程,也使得项目组得到了来自学者和民间艺人的很多积极的正面反馈。后续将拓展项目的深度和广度,包括引导学生1) 不断提升沟通技巧,深入访谈;2) 开发衍生作品,学会分析因果,诠释历史;3) 积极参与选题。还将通过天祝当地博物馆、节庆、展览、媒体等、以及青树年会、青树网站来推广项目成果。